•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阿法替尼经鼻腔给药突破血脑屏障

  [复制链接]
14528 2 keenman 发表于 2017-4-14 14:04:55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keenman 于 2017-4-14 14:16 编辑

阿法替尼经鼻腔给药突破血脑屏障

2017-04-14 老马 希望树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绝大多数药物经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后在脑里的药物浓度很低,限制了对脑部疾病的治疗。而经鼻腔给药利用鼻腔与颅腔在解剖生理上的独特联系,使得药物绕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成为一种有潜力的脑部疾病治疗新方法1。胰岛素经鼻腔给药治疗中度老年痴呆症的2期临床试验(NCT01436045,NCT00581867)已经完成,紫苏醇经鼻腔给药治疗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的1期临床(NCT02704858)正在进行中。

鼻腔的解剖生理和吸收特点

人的鼻腔容积约15mL,平均ph值为5.5~6.5,鼻黏膜表面有众多纤毛,以每分钟1000次左右的速度向后摆动,对鼻粘膜表面物质的清除速率为每分钟3~25毫米2。鼻腔给药后,药物清除半衰期约15分钟3。
鼻腔可分为三个部分:鼻前庭、呼吸部和嗅部,见图1。鼻前庭几乎无吸收功能。呼吸部黏膜富含毛细血管,血流丰富,药物由此吸收进入体循环系统,其中仅有部分随后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嗅部的嗅黏膜位于鼻腔顶部,含有嗅细胞,该细胞是一种双极神经元,一端与外环境相通,另一端在固有层内形成嗅神经,嗅神经穿过筛骨筛板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嗅球;另外,围绕嗅神经束的间质液又与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相通,药物通过此间质液经脑脊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4。

图1鼻腔结构

图1鼻腔结构

经鼻入脑转运通路

药物经鼻黏膜吸收入脑转运的通路主要有4条途径:嗅神经通路、嗅黏膜上皮通路、血液循环通路和三叉神经通路2。

药物经鼻入脑途径

药物经鼻入脑途径

影响因素

药物经鼻入脑转运的速度和程度受药物理化性质(如药物的相对分子量、脂溶性和解离度等)、药物剂型,鼻腔的生理因素和给药装置等因素影响5。
离子型、水溶性、亲脂性和弱亲脂性药物均能通过鼻黏膜吸收。鼻黏膜具有较小孔径的水通道,含量丰富,水通道分布数目上是直肠的1倍,空肠的6倍,因此更容易吸收小分子量的水溶性物质。鼻黏膜带负电荷,带正电荷的药物容易通过鼻黏膜吸收。药物处于非解离状态吸收更迅速。为保持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剂型的pH值需与鼻腔接近(5.5~6.5)5,6。
药物剂型的粒径大于10微米时,大部分滞留在鼻腔;粒径5-10微米时,能够进入上呼吸道;粒径1-5微米时,将被肺泡吸收7。Jinxiang Xi的研究指出,经鼻腔给药治疗脑部疾病时,最佳粒径为15微米8。
给药装置

目前经鼻腔给药装置主要有三类:压力定量气雾吸入器、干粉吸入器和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器分喷射式雾化器和超声波雾化器9。干粉吸入器难以吸收,雾化吸入器的粒径一般小于10微米,只有压力定量气雾吸入器适合用于经鼻腔给药治疗脑部疾病10。

3M压力定量气雾吸入器

3M压力定量气雾吸入器

肺癌靶向药的理化性质

靶向药理化指标

靶向药理化指标

表1肺癌靶向药在水中的溶解度11,12

鼻腔给药的安全性

绝大多数靶向药物及辅料对鼻黏膜组织以及黏膜纤毛有毒性作用,长期经鼻腔给药会造成不可逆的鼻黏膜损伤,而且目前对此并无有效治疗药物。有些药物还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吸入剂量过大时,会造成神经系统的损伤,甚至脑出血等严重不良事件。
新加坡国立大学许建新教授2011年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 18突变,经历了易瑞沙、培美曲赛、吉西他滨、贝伐单抗、特罗凯、紫杉醇、伊立替康和阿法替尼的治疗,其中阿法替尼的有效时间约为二年。2017年1月,发现4处脑转移,最大处直径4厘米,水肿严重,难以放疗。外周血检测T790M阴性。1-3月尝试了特罗凯脉冲和达可替尼,脑转移继续进展,最大处直径增大到6厘米,头痛,近似半身不遂。医生建议手术,未采纳。接着尝试了阿法替尼经鼻腔给药,使用雾化器,每天阿法替尼马来酸盐约15-20毫克,水溶液一次6-7毫升。脑转症状迅速改善,主要的副作用为鼻黏膜损伤。近期将去复查头部增强核磁和肺部CT。详细治疗经过在与癌共舞论坛上的链接http://www.yuaigongw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7082,会员ID为elexujx。

重要提醒

阿法替尼经鼻腔给药没有开展过动物和人体临床试验,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知。各位病友不可盲目模仿,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王峰.药学学报2011.
【2】王东兴.中国新药杂志 2002.
【3】高楚蒙.人民军医 2010.
【4】吴红兵.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2008.
【5】蒋新国.中国新药杂志 2003.
【7】黄必义.华夏医学 2008.
【7】http://www.irccouncil.org/newsite/members/aerosol_guide_rt.pdf
【8】Jinxiang X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2015.
【9】文冰亭.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8.
【10】Fine J M. Brain Research 2014.
【11】https://www.accessdata.fda.gov/
【12】http://lims.drugbank.ca/
【13】Chiu Joanne W.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s 2015.
【14】http://www.selleckchem.com

本文已经获得老马的授权转发,感谢老马对论坛的大力支持,欢迎大家扫描下方希望树的二维码,关注老马的希望树

希望树二维码

希望树二维码
本人不是医生,发帖内容是根据自身所掌握知识和以往的经验所建议,不构成治疗建议,请以医嘱为准

2条精彩回复,最后回复于 2021-10-25 21:05

愿生活如你意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4-14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保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gamiwqu  小学六年级 发表于 2017-4-14 16: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西安
张知识了。。。。。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