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567 发表于 2025-4-10 17:37:15

益生菌“抗癌”:是增强疗效的“功臣”?还是削弱疗效的“内奸”?

作者:Tony
近日,此前担任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的饶毅已卸任。另据了解,卸任校长后,饶毅仍担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并持续通过公开渠道参与学术讨论和社会议题,其影响力未因职务变动而减弱。此前他曾公开批评学术不端、倡导科研改革,这种高调作风在体制内可能引发争议,但无证据表明此与其职务变动直接相关。
饶毅教授表达过的观点有很多,其中有一条是2022年公开表示华大尹某推广的益生菌是假药,并表示『全中国现在推广的益生菌无一不是假药。肠道细菌研究很热门,但迄今没有拿出可以有效应用的产品』。
那么,益生菌作为当下热门的保健成分,大家或多或少的都听说过或接触过,其究竟是不是智商税呢?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什么是益生菌?
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益生菌作了如下定义: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摄入充足的数量时,对宿主产生健康益处。我国也沿用了这一定义。
所以说,益生菌本身没有“坏心思”,饶毅教授怒踩的也并非是益生菌“本身”,而是市售益生菌产品,他也提到了『肠道菌远景很吸引人,但“仍需努力”』。
肠道菌群与人体免疫系统紧密相关,其中的有益菌群,也就是益生菌,对改善免疫力尤为重要。
1、首先要明确的是:补充益生菌≠喝酸奶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喝的普通酸奶主要是由发酵剂菌种发酵而成,虽然酸奶是非常好的营养来源,但普通酸奶所用的发酵剂菌种主要用于发酵,不能被称为益生菌。
不过《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一项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酸奶与肺癌发病风险降低有关,还能与高纤维的食物产生协同效应,使肺癌发病风险降低33%。所以即便不能补充益生菌,也推荐大家可以按需选择酸奶产品,但选择时应注意:
[*]看名字:凡是包装上有“乳饮料”三个字的,都不是酸奶。
[*]看保质期:保质期不到一个月的低温酸奶,含有活的乳酸菌;而保质期长达几个月的常温酸奶,几乎不含活菌。
[*]看蛋白质含量:通常酸奶的蛋白质含量≥2.3%,且质地比较黏稠。

2、益生菌≠益生元
虽然两者仅一字之差,但益生元主要是一类较难被人体吸收的食物成分,能被人体肠道微生物选择性利用,促进有益菌生长,带来健康益处。
研究显示,益生元可以降低肿瘤发生风险,稳定肠道环境,维持肠道运动和功能等。
而益生元广泛存在于食物中,如新鲜蔬果、全谷物、豆类、奶类等,这与我们的均衡膳食,合理三餐的观念不谋而合。
所以,为了维持消化系统和人体的健康,肿瘤患者更应保证每日蔬果、杂粮、优质蛋白的摄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恢复,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接下来的治疗。
3、人与人之间的肠道菌群也存在很大差异
不良的生活方式、细菌/病毒感染、抗生素或衰老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引发免疫缺陷或疾病。
此外, BMI(身体质量指数,数值大于28属于肥胖)较高的人,其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少于瘦者,往往是容易从碳水化合物中获得能量的类型。而长期健康膳食,可以逐渐调整肠道菌群,使菌群的多样性增加,有利于控制体重。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探索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预防或治疗肥胖、过敏、妇科病,甚至是抗癌、抗衰老等,常见的肠道菌群干预手段包括粪菌移植、饮食控制、益生菌干预、益生元补充等。
益生菌和肿瘤的关系?
肿瘤患者在放化疗和手术期间,肠道微生物发生剧烈变化,导致营养吸收受损,影响肠道屏障和免疫功能。
很多研究发现益生菌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口服益生菌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稳态并增强患者的免疫治疗反应。例如《细胞》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常见的益生菌,罗伊氏乳杆菌,在口服后能从肠道转移至肠道外的肿瘤部位,其释放出的代谢物能直接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促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的疗效!
但也有截然不同的研究观点。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发现,黑色素瘤患者摄入膳食纤维和益生菌后对ICI疗法的反应并不相同,即摄入高膳食纤维与无进展生存期显著改善相关,而使用益生菌却出现了抗肿瘤免疫力受损的现象。
由此可见,益生菌种类很多,不同的菌种存在不同的效应,不同的肿瘤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手段下需求的益生菌种类是不同的,甚至需要“私人订制”。
[*]接受ICI疗法的患者应谨慎考虑饮食营养配比和益生菌补充,避免损伤免疫治疗的效果。
[*]在评估临床治疗策略时,应咨询医生深入了解肠道菌群等因素的蝴蝶效应,及时针对性调整治疗方案。
[*]最重要的是,需要服用益生菌的肿瘤患者还是建议至正规医院就诊,由医生来帮忙推荐适合的益生菌种类。


理性看待,益生菌不是“健康万金油”
踩着健康消费的风口,益生菌被“创新地”添加到各种食品中,从抗过敏、体重管理、女性护理到对抗肿瘤,似乎成了无所不能的“健康万金油”。但实际上,宣传中描述的功效和作用都是所含菌株本身,而非产品本身的效果。1、首先,益生菌的存活情况并不理想即使生产的益生菌产品足够规范,微生物数目相对可靠,也不能保证在购买或服用该产品时活菌数目仍能保持不变。因为益生菌太容易被杀死了,经过口腔的消化、胃酸的侵蚀,能活着抵达肠道的益生菌数量所剩无几。
2、其次,益生菌产品存在夸大其词情况如市面上的某款抗过敏益生菌,据《消费者报道》调查,该产品声称通过补充有益菌达到平衡自护力的效果,而客服提供的益生菌临床试验报告中,与宣传的菌种并无联系。
3、此外,市场上益生菌产品参差不齐比如有些只标注了种名而没有菌株名,菌株有很强的特异性,不同的菌株效果可能天壤之别。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含有益生菌的产品,而不是商标里有个益生菌的名字,实际上只是科技与狠活的垃圾食品。
其实一直以来,我国益生菌行业发展面临两个问题:一些商家“神话”益生菌的功能,导致消费者陷入“益生菌包治百病”的误区;另外一些报道则宣扬“益生菌无用”。
客观来讲,益生菌无用论和万能论都有些“偏激”。合理膳食是维持和改善机体功能的必由之路,大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益生菌产品。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并不需要额外补充益生菌。因为科学研究虽然证明肠道的某些特定菌群对人的健康乃至长寿有益,但是目前没有任何便捷检测手段能确定某个人体内缺什么菌群。不知道不足,怎么补都是盲目的,有些人或许正好碰上补充有效,就会觉得益生菌很好用。此外,人体本身肠道菌群自成生态,盲目补充菌群进去反而可能“添乱”。
如果是胃肠道严重不适或敏感的人群,服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不要盲目滥用。如果想少交点智商税,在选购益生菌产品时不妨仔细看看标识,了解产品所含的菌株类型、具体功效、储存条件、使用注意事项,以及有无临床研究背景,是否采用了成熟的包埋、冻干技术等。
与其依赖益生菌产品,不如调整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多吃点富含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天然食品。同时,多锻炼,增加户外活动,自然调整才是补充益生菌最科学的方式。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01/jamaoncol.2019.4107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3.03.011Spencer CN, McQuade JL, Gopalakrishnan V, et al. Dietary fiber and probiotics influence the gut microbiome and melanoma immunotherapy response. Science. 2021;374(6575):1632-1640. doi:10.1126/science.aaz701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益生菌“抗癌”:是增强疗效的“功臣”?还是削弱疗效的“内奸”?